一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新技术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自主研发的“废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纺产业用涤纶长丝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是一种利用聚酯废料(如PET瓶片、泡泡料等)熔融后,在一套特殊的化工反应装置中对熔体进行均聚增粘,同时进行直接纺丝用以生产涤纶高品质、高附加值(POYFDYHTY等)产品的全新工艺流程新技术、新装备。这项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纺丝技术中存在的熔体质量差组件使用周期短、原料消耗高、产成品率低等问题,并克服了以往瓶片再生涤纶POY产品质量差、涤纶短纤产品档次低等缺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一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新技术。

目前国内再生涤纶纺丝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常规涤纶切片纺丝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设备方面仅是对螺杆结构进行局部改进,以改善瓶片螺杆熔融挤压的特性要求,产品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棉型,主要用于生产一些低档织物如混纺毛巾等,另一类是填充材料,主要用于做家具、玩具的填充材料,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偏低。2000年以来,随着瓶片再生纺丝技术的进步,陆续有采用双级过滤器等方法,过滤掉大部分杂质来改善产品可纺性,国内部分生产企业已将再生纺涤纶短纤维做成三维卷曲和中空产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化纤产能的迅速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部分企业加强了产品开发力度,出现了再生PET瓶片纺长丝POY产品,但由于现有技术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熔体在熔融过程中降解大、造成熔体粘度低均匀性差等问题,致使组件使用周期短、原料消耗高、产成品率低的问题依然不能有效克服,产品质量水平仍偏低。目前国内现有技术生产高品质涤纶长丝(POYFDY等)产品是以原生聚酯熔体或切片为原料,采用直纺或切片纺的方法生产,原料成本较高,而高附加值涤纶产业丝(HTY等)产品必须将原生切片经固相缩聚増粘后再熔融纺丝制成,生产流程较长,企业生产成本较高。

利用聚酯废料生产涤纶纤维的流程、是连续利用聚酯废料,经均聚増粘再生后的熔体直接进行管道输送、纺丝而制成高质量、高附加值涤纶产品的一种生产工艺新流程,该工艺技术可将聚酯废料再生纺丝成为包括涤纶POY、涤纶全牵伸丝FDY、涤纶产业丝(HTY)及涤纶高强附伸短纤维等产品。与现有PET再生纺丝技术相比,利用聚酯废料生产涤纶纤维工艺流程新技术生产的再生PET纺丝熔体质量有较大提高,熔体粘度可根据产品需要进行任意控制,熔体粘度的均匀性大大提高。由于再生PET熔体杂质少粘度均匀,生产时断头少,满卷率和成品率高,减少了消耗,纺丝可纺性大大提高。同时,组件使用周期长,是现有技术组件使用周期的5-10倍,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可帮助国内化纤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废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纺产业用涤纶长丝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荣获“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继20061月北京中丽制机公司自主研发的“化纤长丝纺丝机机电一体化关键装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受到国务院表彰后再次荣获的全国重点科技进步奖项。“利用聚酯废料生产涤纶纤维的方法”的技术于2012815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第一发明人: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玮(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教授级高工)

第二发明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仝文奇(教授级高工)



 

 

京ICP备14038211号-1